2008年2月5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碰到矛盾纠纷,居民的口头禅以前是“我打你”,现在是“我告你”
桐乡文化示范户成了普法中转站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莫建中

  本报讯  近日的一个下午,桐乡市凤鸣街道环南村环南小区一文化示范户家热闹非凡,3间房屋挤满了人,大家围在一张桌子四周,时不时发出惊叹声。原来,凤鸣街道司法所、派出所联合组织的“禁赌”专项整治教育活动在这里举行,身怀赌博“绝技”的本街道联庄村村民黄新南进行劝赌现身说法。
  “文化示范户”是桐乡市为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搭建的平台,大多选择人气较旺、条件较好的农户家或小卖部。2000年来,全市“文化示范户”总数已达到1000户,基本覆盖了每个自然村。抓住了这一成熟的载体,桐乡市普法办在“文化示范户”中做起了法制文章。
  “现在学生下课先到我家”,河山镇72岁的老人陆坤财说。走进这家文化示范户,记者看见墙上贴着自编的戒赌歌、英雄人物的事迹、学生的读书心得以及一些部门下发的法制宣传挂图。书架上还摆放了各种法律书籍,以及《浙江法制报》等报纸杂志。为了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陆坤财老人将报纸杂志的相关内容剪下来,汇编成册,有讲述因赌博走上犯罪道路,导致家破人亡的;有介绍各种骗局的识破技巧的。他经常像讲故事一样向村民和青少年讲述这些案例和防范知识。
  这样的“文化示范户”只是1000多个示范户中很普通的一个。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示范户,不少矛盾纠纷都解决了。
  近日,桐乡市河山镇五泾村的村民施根荣因驾驶大中型拖拉机溜坡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同村村民沈海丰死亡。悲愤的死者家属扬言施根荣如拿不出几十万元,就要抬着尸体到施家。当时正好碰上镇司法所到“文化示范户”家中进行法律宣传,调解员没有与死者家属多说话,而是硬拉着他们参加示范户的法律宣传。
  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在法律宣传中增加了交通死亡赔偿的有关知识,死者家人听后当即无话可说。调解人员趁机展开工作,经过引导,当事人双方终于心平气和地走到了谈判桌前。一起有可能导致群体事件的纠纷就这样在一次不起眼的示范户法律活动中消弭于无形了。
  “文化示范户”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农民群众,农闲时大伙聚到一块看电视、读报纸、交流技术,村民的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强化。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聚众赌博、吵架闹市、封建迷信的少了,议论脱贫致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权益的多了;面对纠纷,以前村民会说“我打你”,可如今变成了“我告你”;茶前饭后,往常拉的“是非家常”变成了“法制话题”。
  随着法律意识提高,村民们对村级事务管理和财务公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前阵子,崇福镇华光村的村民认为村务公开栏和通知栏都在村委会内,不利于村民观看,要求在网上公开。几天后,村级网站上挂出了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的全部内容,供村民查阅,接受村民的监督。
  据了解,桐乡市的这一普法经验将在全省推广。